RSS
顯示包含「睇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包含「睇」標籤的文章。顯示所有文章

2008年7月31日

Batman : The Dark Knight

Batman film series(1989-1997)之首的 "Batman" (1989),是姑姐姑丈帶我進戲院看的,還記得見到蝙蝠車出埸時,跟弟弟表弟拍手掌的情景,戲怎麼樣已經很模糊。

其餘的都是在Cable電影台重溫,問我最深刻的 ,當然是第一齣,始終這類戲從戲院銀幕看來得較震撼,而且Tim Burton主理的頭兩齣手法較高明。後來的漫畫感太重了,只拿大牌明星、名模等虛火來堆砌,尤其 "Batman & Robin" (1997),借"潮"語一詞,"KAI" 也 。

看前沒有在之前看過/重溫 "Batman Begins" (2005),因不太喜歡 Christian Bale(很多時我是對人不對事,;p),但一直聽到不少好評,說比以往 Batman film series 好。看罷這齣 "The Dark Knight" (下稱TDK),只有六個字:好好好好好睇

視覺的震撼(開首的打劫、轟炸醫院、Two-Face 的爛面、蝙蝠車變成蝙蝠電單車 "Batpod")、(較以往同類型的漫畫改編的電影)仔細設計的劇本、較深刻的人物性格描寫(無論是主角或是爆船內的心理戰)、準確的氣氛節奏計算,TDK是值得比以往的蝙蝠電影贏得更多的認同和掌聲。

很明顯編劇是偏重 Joker ,由化妝到初次出場,以及所有的壞事、找來合作的壞人、和 "估佢唔到" 的行徑,也見到為小丑作出的心思細密,而早逝的 Heath Ledger 演得真真超級的好。可能他就是要把 Jack Nicholson 建立的 Joker 形象洗淨,無論面部表情、肢體形態,他做到將角色立體起來。

被狠評容貌欠佳的唯一女角 Maggie Gyllenhaal ,著實演得不過不失,對 Christian Bale 的印象也有點改觀。三大戲骨 Michael CaineMorgan FreemanGary Oldman 也搶戲,反而演 Two-Face 的 Aaron Eckhart 真的一般而已。

香港景的部份很出色,尤其從中環行人電梯拍下的街景,也是完整齣戲刻意營造的真實感的一部份,Batman 在 IFC 頂「跳Bungy」(:D)的一幕也拍得很有型。為港爭光「三秒」的陳冠希,有對白說卻面目模糊,放棄香港進軍荷里活的他可有大段路行啊。

要批評的,就是最後借 Lieutenant Gordon 的口解說點題 The Dark Knight ,把這套每樣也精心設計的電影,有點草草了事來完結,有點可惜。

整體仍然是令人非常滿意,是08年我的best pick!

2008年3月2日

《魔法奇緣》(Enchanted)

《魔法奇緣》(Enchanted)早在農曆新年前已上映。我是看過奧斯卡頒獎禮,聽過那幾首入圍最佳電影歌曲後,才決定看這齣戲。

活在童話世界的公主誤信惡毒王后,闖進現實世界,一心等一見鍾情的王子來拯救。怎料讓好心收留的單親爸爸開了竅,感受到相愛也需要彼此了解,不知不覺也愛上了單親爸爸。當然,最後當然Happily Ever After。

永遠令人看得最開懷的,就是看到別人嘲諷自己的場面,來滿足恥笑別人的欲望。「敵視你」這套「自摑」電影,可算是十分成功。

諷刺王子無知的情節最惹笑。

演公主的Amy Adams 不算上鏡,可是她的歌喉相當不俗,比在奧斯卡聽到的(當晚由其他人代唱)動聽。最喜歡她唱"Happy Working Song",也喜歡她在片中唱了好幾次叫喚動物的旋律,不知怎的,每次聽到都覺得很好笑。

令我深刻印象的演員,反而是演小女兒的Rachel Covey。圓圓的臉蛋、標緻的五官、加上不作狀、不「老積」的演技(比起Dakota Fanning而言),可愛得很!

2007年11月18日

Funny to share

原裝(請看頭30秒)


KUSO版


很賤格,但好好笑~!

2007年5月1日

The Painted Veil 《愛在遙遠的附近》(含內容)



《愛在遙遠的附近》(下稱《愛》)上畫已經有一段日子了,故事我是喜歡的,Edward Norton也是我杯茶,只是Naomi Watts令我盤算看還是不看(不喜歡她那張常張開的口)(!!)。

復活後忙透了兩星期,昨日乘與K來個飯聚前的三小時,早早收工看戲去。

電影改編自作家W. Somerset Maugham的同名小說:一個以為婚姻可以包容一切的細菌學家Walter(Edward Norton),在一見鍾情下,娶了一個以婚姻逃避現實的千金小姐Kitty(Naomi Watts),婚後二人移居上海。木訥寡言的丈夫猜不透妻子不甘寂寞的心,造就了她和另一個男人的婚外情。丈夫為了報復,不惜帶同不忠的妻子南下霍亂泛濫的農業區進行研究,作為懲罰。就在這遙遠的國度,兩人重新審視雙方的關係,當大家以為可以愛多一次,然而為時已晚。

片首利用Kitty前往疫區時路上的段段回憶來作倒敘,為這個平淡的故事作了一個很好的序幕。接近一小時都是交代Walter和Kitty在疫區時的角力,出奇地不覺悶場,反而張力蠻強。二人開始相愛的後段卻有點失望,實在沒有一個很好的轉捩點去說服觀眾,唯一令我感動的,是Kitty知悉懷孕後向Walter哭訴,不知肚裏是他還是情夫的孩子,Walter只是抱著妻子說句:「這還重要嗎?」,足見愛的氣量。

《愛》故事環繞中國,農村實景也認真地取景於中國桂林漓江,在洋人執掌的鏡頭下,難得帶出了1930年代時中國的真實感,也拍出中國山水的詩情畫意,尤其Kitty和Walter「相愛後」遊河的一幕,電影海報也用上這幕的一幀照片。



很喜歡Edward Norton的演出,我從Fight Club(1999)開始留意他,他是塑造性很高的演員,造型雖時有型時樣衰,演技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。Naomi Watts也洽如其份,演繹出驕恣千金小姐的那份任性,然而也改不了我對她那張好像合不上的嘴的壞印象。當然還有黃秋生飾演的余上校,在片中說得一口流利英式英語和普通話,實在他的戲份也不少,片首credit不見其名,有點可惜。飾演Kitty的情夫Liev Schreiber也演得好,有趣是戲內偷情的他倆,現實中是一對情侶,正準備迎接他們的第一個孩子。



鋼琴配樂演奏的是咱們的郎朗,他的琴音實在出色,片末的法國童謠À la claire fontaine也動聽得很,我快會把《愛》的original soundtrack CD帶回家。

整套電影道了人對婚姻不同的期盼,也道出了很重要的一個訊息:愛離不開激情(Passion),也掉不下責任

很喜歡此片的tagline:Sometimes the greatest journey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people,甚具哲理。

不去看《愛》的話,也去看看它的official site,相片甚美!

2007年4月13日

明日の記憶 (含內容)

看這套《明日の記憶》(下稱《明》)之前的一星期,我在「雅虎.電影」做定資料搜集,上畫的戲院只有Palace IFC和Broadway Cinematheque,因假期過後將會忙碌得很,於是鐵定選Palace今天3:15 p.m那一場看。

今天3:00 p.m.我還在銅鑼灣,我癲到搭的士去IFC。(!)

我被「雅虎」騙了!放映時間竟然是5:05 p.m.!!!(-_-"其實我早該查百老匯院線的網頁......)好!就留在IFC呆。(當然也花點銀兩促進促進香港經濟,開心~)

不明白《明》為何只有兩間劇院上映,其實如果喜歡《一公升眼淚》的話.也應該喜歡《明》的,兩者都是腦部病變以致人生改變的故事。可能《明》的主演只有渡邊謙稍為香港人認識,叫「哈日」的年輕人去淘荷包買票去看謙叔,甚難。

我對謙叔印象不深,《最後武士》、《硫磺島戰書》等我都沒有看過。他在《明》演的事業有成五十中年,患上提前老人痂呆症,從不能接受現實、到接受、到病發得不能自己,謙叔演得合情合理,非常自然。尤其從獨當一面到病發後頹靡在家的轉變,他拿得「日本奧斯卡」影帝也實至名歸。

演他老婆的樋口可南子更搶戲,看她得悉丈夫病情那段戲,在樓梯間的一番對話,真摰不造作。兩夫婦少不了哭作一團作結,但那份互相扶持的情,我竟也有點身同感受的哭了出來。











《明》的支節和感動的場位不多,煽情得來卻不是邊擠眼淚邊弄哭觀眾那種,戒掉了一般日片濫情的陋習。(上月看《愛與淚相隨》,便「喊得一句句」......唉~!)只是有感配樂略為多餘,手法不高明。

上映戲院只有兩間,可料映期不長,去看的話,要趁早。

《明日の記憶》official site

2007年4月9日

有牙力

這個牙醫系列廣告,在「宣傳易」/「宣傳快線」時間播了好幾年,而且每年都有更新版本。每次播出,我必會坐定定看,無聊得來實在好笑。

以下是2007年版:


吸引我追看的是:
1. 朱咪咪「牙斬斬」的自信神態
2. 廣告當中的押韻爛gag,如:
a)「講野最緊要有牙力,睇牙梗係要揀有實力」
b)「咩check-in呀?我係o黎check牙o架」
c)「得閒搞靚棚牙,過關都唔怕檢查」

最吊詭的是,廣告經常強調「睇靚牙」。可是「有棚靚牙」的話,還要看牙醫嗎?

2007年4月8日

再看少林足球

看過午間新聞,接著是午間影院時間,播的又是看了n次的《少林足球》(下稱《少》),我還是不厭其煩看第n+1次。

《少》的成功應歸功於一班綠葉身上。吳孟達與周星馳的互動永遠是最好的。看片初他倆交流少林武功,搞笑得來,雙方洽如其份,互不搶戲。

除了例牌的「田雞」和反串的「阿仁」,趙薇委身演醜女「阿梅」甚絕(雖然重玩《食神》中莫文蔚演「火雞」的橋段)亦捧紅了跟周生搵食的「肥聰」(六師弟)和「小龍」(四師兄)。個人最喜歡,還是「靚仔但要甩頭髮」的二師兄,他第一次出場的對白,每次重看定會心一笑:


地道的笑料、計算的準確、出色的綠葉,比起《功夫》,《少林足球》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談論過《少》的文章不計其數,以下的論點蠻有趣,有興趣可看看。

伸延閱讀:
《少林足球》的參考嫌疑